進入2019年,關于新能源補貼新政策的消息就開始滿天飛,網上也流傳著各種版本。目前,官方仍未公布最終正式的補貼政策,不僅是消費者著急,廠商也著急,畢竟要參考補貼新政來調整產品策略。
不過,從2018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表現,以及網上流傳的各種補貼新政的版本來看,從2019年開始,新能源汽車將會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新時代,這一點毋庸置疑。
“補貼退坡”是關鍵詞
無論是哪一個網傳版本,中心思想都是,2019年新能源補貼將繼續退坡。主要有以下三個方向。
第一,續航里程標準再提高。2018年,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已經針對續航里程進行過調整,直接取消了低于15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的補貼,而續航里程高于300公里的車型則上調了補貼。因此有業內人士預測,在2019年取消補貼以及下調、上調補貼的標準都將會有所調整,更為嚴格。
第二,補貼退坡將分階段實施。有消息指出,2019年的補貼調整將會分階段實施,2-6月退坡30%,為過渡期,7月起則退坡50%。當然,這些消息并無正式文件依據,僅是網傳,但是買車君認為保留2018年的過渡期政策也不無道理。近兩年新能源汽車的迅速崛起,和有著重大利好的補貼政策不無關系,不少車企推出新能源車都是為了補貼而來,在雙積分政策落地之后,又有了不少為應付積分而誕生的新能源車,這些都導致了目前市面上新能源汽車品質的良莠不齊。這意味著,如果補貼退坡政策一步到位,將會對不少車企帶來嚴重打擊,來不及調整產品策略,成本壓力將劇增,并不利于市場的良性發展。

從另一方面來說,設置過渡期也有利于新能源汽車保持結構性增長,從而促進整體車市的穩定增長。進入2019年,國六政策在各地逐步實施,這將會對傳統燃油車市場帶來一定的打擊,若然新能源汽車再遭遇補貼退坡的重創,那么對車企、對市場來說,都將會面臨巨大壓力。當然,最終的政策我們還不得而知,但可以肯定的是,新能源汽車補貼將會進一步縮水,并且退坡力度必然會加大,到2020年,甚至要面臨全面退出。
1月或會延續增長,各大車企緊密布局
2018年中國車市迎來2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,讓各大廠商倍感壓力,不過,新能源汽車的逆勢增長為他們帶來了曙光。2018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車批發100.8萬臺,同比增長88.5%,高于2017年增速。雖然2019年將會實行補貼新政,但是預計1月份將不會受到太大影響,仍將會延續去年12月的增長勢頭。
一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深耕的車企在2018年仍保持著較強的抗風險能力,例如比亞迪,燃油車全年銷量同比下滑7.8%,但是新能源汽車卻同比激增118%,助推比亞迪品牌實現跑贏大市的25%增長,若非受到電池產能的限制,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還會有更大的提升。對于像比亞迪這樣在新能源領域有著強大技術實力的車企來說,在2019年應對補貼退坡顯然會更從容。

而對于大部分外資企業來說,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尚為短板,尤其是在產品布局方面。進入2019年,在雙積分、補貼、國六等多方面的政策夾擊下,倒逼這些車企不得不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。
據相關統計數據,未來5至10年內全球汽車產業將投入3000億美元用于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和推廣,其中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計劃投資和采購支出中約有1350億美元將投放在中國市場,約占全部投資的45%。包括大眾、通用等車企在內,都將中國市場視為新能源戰略要地。

從1月4日工信部公布的《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》(第13批)來看,大眾、寶馬、豐田、通用都有新能源產品要上線,這些產品一旦到位,相信對新能源汽車市場而言將是一次面臨洗牌的調整。
最近,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動工備受關注,據悉第一期將會在今年夏季完工,年底開始量產Model3,這意味著特斯拉國產化從理想走向了現實。從去年7月開始簽署投資協議,到現在正式動工,特斯拉的動作可謂非常迅速,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的野心顯露無遺。事實上,馬斯克也曾直言對中國市場的看好。雖然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是世界領先者,但是電動車的占比仍然較小,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。

雖然不少車企都公布了新能源汽車規劃,但對他們來說,顯然還是坐立不安,因為新政策尚未出臺,沒有辦法對市場作出明確的預期。對于消費者來說,未來將會有更有的選擇,這一點自然是值得高興的,但是在補貼縮水之后,新能源汽車的價格相應上漲,這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。
新能源汽車產業網是面向新能源汽車整車、充電設施、電池、電機、電控、配套產品及技術領域,致力于提供最新的、最前沿的行業資訊和市場動態,打造我國最專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信息服務平臺。
免責聲明:本文旨在交流行業信息與研究經驗,不作商業用途。在任何情況下,本文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人的投資建議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,請跟我們聯系!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或和支持其觀點。